京准企服
京准企服
发布于 2024-07-22 / 44 阅读
0

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关键因素解析与应对策略

近年来,随着各地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,高企审核的标准和要求也日益严格,特别是在税收问题的考量上。为了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通过率,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企业在评审中未能通过的主要因素,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。

一、研发项目立项报告的专业性与创新性不足

许多企业的研发项目立项报告存在千篇一律、内容简单、技术水平低、缺乏专业性等问题。为避免这些问题,企业应针对每个研发项目详细描述其先进性、创新性,包括各研发阶段的规划、人员安排及财务预算。避免完全套用模板,以免造成内容雷同和技术落后。同时,重点描述项目的创新性、新颖性及先进性,并提供权威机构证明、查新报告、获奖证明等证据,以证明技术的先进程度。

二、知识产权对主要产品的核心支持作用不足

企业的知识产权应与主要产品的关键技术和技术指标相对应。因此,企业应对研发项目、知识产权进行重新整合和匹配,确保PS高新产品的关键技术和技术指标与所获得的知识产权相匹配。

三、高新技术领域选择错误

高新技术领域的选择应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公司的主营业务、主要研发项目、高新技术产品进行选择,确保选择最匹配企业的高新技术领域。避免非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个人理解随意选择,导致领域选择错误。

四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差

高新评审重点关注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。企业不仅需要年平均转化5项以上的科技成果,还需详细描述技术成果、转化过程、应用产品、应用效果、收益情况等,并确保一一对应。避免知识产权与项目和产品不匹配的问题,确保成果与产品的关联性。

五、研发组织管理水平差

高新评审时不仅关注企业是否有研发管理制度,还关注这些制度是否得到实际运行。因此,企业在准备研发组织管理水平相关资料时,需提供研发机构制度、场地及设备照片、发票、研发费用明细账、产学研协议发票、创新创业平台制度、交流记录、研发人员激励奖励文件及领款签字、银行流水等证明材料,以证明制度的有效运行。

六、财务数据不一致

企业应确保火炬统计报表、年度审计报告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专审报告等财务数据的逻辑一致性。如有数据不一致的情况,需写明不一致的原因,并加盖企业公章,否则将影响企业的诚信度,甚至导致认定不通过。

七、缺乏提前策划

企业应提前一至两年进行知识产权筹划、财务规划、研发项目规划等,以确保认定通过。避免临时抱佛脚,尤其是对于资质一般的企业,提前策划至关重要。

八、其他问题

此外,企业还需注意以下问题:

  1. 专利技术原理的阐述应包括与同类、同行业的比较和效果作用的说明;

  2. 深入挖掘产品与研发项目的技术说明和证明材料;

  3. 确保科研人员比例达标、研发人员满足183天要求、人员花名册结构合理;

  4. 避免资料上传不清晰、次序混乱、重要信息模糊;

  5. 提高材料编写的经验,了解最新政策,具备撰写技术资料的能力;

  6. 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高新认定工作,亲自主持召开动员会,确保跨部门通力合作。

综上,高新技术企业评审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,企业应从研发项目立项、知识产权匹配、高新技术领域选择、科技成果转化、研发组织管理、财务数据一致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准备,建议企业选择有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提前介入、提前策划,实现系统化的全面梳理,最大程度提高评审通过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