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准企服
京准企服
发布于 2023-09-14 / 28 阅读
1

研发费用归集“合理化”,需要提前规划!

       当前,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,研发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。然而,如何合理地归集研发费用并确保其符合相关规定,成为了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。本文将探讨如何规划和实施有效的研发费用归集策略,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研发支出。


一、研发费用归集原则

       在归集研发费用时,应遵循相关性原则、划分原则以及配比原则。相关性原则强调费用归集应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,符合企业的研发策略和目标。划分原则要求明确研发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界限,以确保研发费用不包含生产经营活动的支出。而配比原则则强调费用归集应与研发活动的实际进度相匹配,以便准确反映研发活动的真实支出。


二、会计准则、加计扣除、高企认定三个归集口径逻辑关系要合理

  • 在归集和分配研发费用时,需要同时考虑会计准则、加计扣除和高企认定的要求。

     (1)会计准则口径:主要目的是为了准确核算研发活动支出,企业可自行判断研发活动并归集相应的费用,其他方面并无过多限制条件。

     (2)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口径:主要目的是为了判断企业研发投入强度、科技实力是否达到高新技术企业标准,因此,对人员费用、其他费用的限制条件相对更多。

     (3)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口径: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哪些研发费用可以享受税前扣除的优惠政策,相较于会计准则口径,加计扣除口径对人员费用和其他费用等方面有更严格的限制。因此该口径的可归集范围最小。

       因此,企业在实际操作中,一般情况下的三个归集口径之间逻辑关系为:

[ 会计准则口径 > 高企认定口径 > 加计扣除口径 ]

  • 下面是三个归集口径中的常见不同点,应重点注意:

       会计准则口径通常被用作企业财务报告的标准,它对研发费用的归集没有特定的限制。

     (1)人员人工方面:高企认定要求科技人员应当满足连续183天,加计扣除无183天要求且人员应当是研发人员。

     (2)直接投入方面:关于经营租赁方面加计扣除口径只能是仪器或设备,高企认定口径中可以包括建筑物的租赁;加计扣除规定研发活动直接形成产品并销售的,要求研发费用中对应的材料费用不得加计扣除,高企认定无此要求。

     (3)折旧、长期待摊费用:研发加计仅为仪器、设备折旧费,高企认定还包括建筑物的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。

     (4)其他费用: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是正列举,不在列的不允许加计扣除,该费用总额不得超过研发总额10%;高企认定的规定范围会多一些,该费用总额不得超过20%。


三、研发费用占比合理

       在计算研究费用占比时,应当优先考虑以高企认定归集口径去测算。因此企业账面研发费用的日常归集应涵盖所有研发活动的支出,不要有遗漏,以确保研发费用归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,避免在高企认定时专项审计时研发费用比例不达标。

       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应符合如下要求:

       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,000万元(含)的企业,比例不低于5%;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,000万元至2亿元(含)的企业,比例不低于4%;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,比例不低于3%。

       这里需要注意:以我们团队的以往从业经验来看,建议每年都能满足最低比例条件要求。


四、关于“三表一致”问题

       通过上面阐述,我们可以了解到研发费用的三个归集口径之间的区别和关系。研发费用的三个归集口径包括会计准则、加计扣除和高企认定口径,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。

       在高企认定申报评审时,企业往往会被要求“三表一致”,即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(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)、企业财务年度审计报告(财务报表)以及高新专项审计报告(研发费用结构明细表)中的数据需要一致。然而,“三表一致”只是一种理想状态,在实际操作中研发费用很难保持一致,但研发费用各口径归集合理、各表逻辑上一致是可以做到的。同时,企业在关注三个归集口径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时,还需要考虑加计扣除归集口径和火炬统计年报数据。

       火炬统计年报很容易被企业忽略,但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发生过有的企业被统计部分抽查的情况。因此,企业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归集口径,以确保研发费用归集的合理化和规范化。

       在实际操作中,建议企业关注以下“六表”之间的逻辑关系:

  • 企业财务年度审计报告(财务报表)

  • 高新专项审计报告(研发费用结构明细表)

  • 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(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)

  • 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(A10701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

  • 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(A107041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)

  • 高新技术企业年度火炬统计表(含高新技术企业年度发展情况表)



       总之,研发费用归集的“合理化”需要提前规划,以确保企业研发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有效管理。通过明确研发费用归集原则、合理分配研发费用、建立合理的会计准则、加计扣除和高企认定归集口径逻辑关系,以及编制合理的研发费用占比和辅助账,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研发支出,提高研发效率和竞争力,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